網管概念

網路系統管理與 TCO (Total Cost of Ownership)
  在一個競爭激烈的資訊服務競賽中,如何推出一個經濟有效的新服務,常常是資訊部門的績效指標。從成本的結構來看這些服務,過往的經驗可以提供很多的參考訊息。

  有哪一些成本? 為提供資訊系統的服務,基本上可以看到以下的成本結構:
  • 軟硬體開發、建置成本。
  • 維護合約成本。
  • 運轉的人力成本。

  基本上企業已經有既有的機制管控以上的成本。雖然說,大部分企業較為重視初期的建置與維護合約的成本,而較為忽略內部人力結構的成本。但是這些檯面上的成本是每個管理階層都會注意到而要求的。

  基本上企業已經有既有的機制管控以上的成本。雖然說,大部分企業較為重視初期的建置與維護合約的成本,而較為忽略內部人力結構的成本。但是這些檯面上的成本是每個管理階層都會注意到而要求的。

  維運成本是較為被忽略的項目,也由於這部分的成本很難被精確的估量計算。資訊人員經常必須同時負責多種專案與工作,軟硬體系統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瓶頸或因為過時而必須升級。系統ㄧ但上線服務後,使用者就逐漸倚賴新的服務。當服務就是企業對客戶服務的競爭利器時,業務單位就更無法忍受服務品質的下降。因此,未避免出問題時的檢討與壓力,各種冗餘的備援設計紛紛出籠,也同時導致成本的增加。

看不見的成本
  當然,所有的服務設計都是為了提供可靠的服務。因為當服務中斷時可能導致的風險太高。這些風險就是看不到的成本。這項支出,不論是事前或事後,都可能為企業帶來可觀的代價。
例如:
  • 不在預期中的硬碟故障
  • 未被發現的硬碟空間用盡
  • 網路頻寬的壅塞
  • 未被執行的資料備份作業
  • 不在計畫中的線路或服務中斷

  直接的設備損失,應該只是小部份金錢,生產力與直接業績的損失才是更大的部分。這就如同全速開往目的地的車子,突然遇到爆胎一樣,輪胎是很便宜,但是損失可以很慘重。

TCO (Total Cost of Ownership)
  整體擁有成本,這是提供這項服務的可能成本。也就是上述成本的加總。所有成本也因為其他外在因素的改變而增減。例如不可預期的天災,未事先預防的人禍所影響。因此每間公司的服務有不同的成本組成。風險的評估與預防,也成為一項最不可確定的成本因素。就如同購買人身保險,不管如何的預防總有漏網之魚。

  服務中斷通常是最大的成本所在,這可能意味著相關工作部門,因為無法順利及時完成工作而導致的生產力損失,亦或是客戶交易服務無法完成所衍生的直接業績的減少。將這一部分的風險列入考量時。

如何將低這些成本
  要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是能夠掌握正確足夠的訊息。如果能了解更多產品的細節與供應商,就可能相對得到較好的價錢。譬如開車,要能迅速、安全、經濟有效地到達目的地,車內所配備的路碼表、轉速表、溫度表、衛星導航、即時路況等等,無一不是提高駕駛者的能見度。同樣的,我們要更好的駕馭資訊服務系統,也就必須建置各種加強我們能見度的各種監測儀表。

  適度的管理資訊可以避免無用的資訊投資,或將目前的閒置設備作適當的運用,預防可能發生的問題。
例如:增加了網際網路流量的監視,可以幫助我們

  •了解網路擁塞的時間點
  •了解網路使用的有效性,哪一些網站是同仁使用的,執行哪ㄧ些的服務,哪ㄧ些人正在占用網路資源。
  •利用長期的網路使用趨勢,規劃最適宜的網路服務電信商與費率,最佳化既有的資源使用。

能見度與管理
  維運資訊網路服務,類似操控一個交通工具,要能有良好的操控,就必須要有良好的能見度。視野愈廣時,車速可以愈快;相對地,對 IT 維運的能見度的提升也相對應著更好的彈性與競爭力。
  IT 能見度可以依照各個 IT 組織所提供服務的特性來定義。

  舉例來說,可以有:
  • 各服務節點狀態
  • 重要效能指標參數
  • 重要網路與系統事件
  • 網路與系統效能使用趨勢
  • 重要參數可用率分析

  有了這些參數指標,就如同開車有了儀表板,既安全又迅速。

降低維持此一服務所需的成本
  有了適當的管理軟体,提高了駕馭系統的能見度,自然可以更有效率的運作整個資訊網路系統。整體的維運擁有成本自然會隨之降低。

  這些的降低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  1.由於掌握了系統的運作參數,可以在問題發生之前預先防範。例如,避免因爲硬碟空間不足而導致伺服器的當機事件。
  2.更有效的分配系統資源,可以將服務更適宜的分配到各個伺服器上。
  3.管理系統不間斷的事件監視,延伸系統管理服務的時間從上班時段,延伸到7x24的服務。重要事件都可以即時通知到相關的負責人員。
  4.有效降低問題處理所需的時間。